
《钢铁研究》

行业亏损面继续扩大,钢企下半年如何“翻身”
“整体上,下半年钢铁需求呈现逐渐恢复的态势,但当前行业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未来发展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何文波指出。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钢铁行业所面对的局势极为复杂,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亏损面目前还在逐渐扩大。要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主题,着力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钢产量为5.27亿吨,同比下降6.5%;生铁产量为4.39亿吨,同比下降4.7%;钢材产量为6.67亿吨,同比下降4.6%。但从日产水平上来看,前5个月粗钢平均日产量呈逐月增长态势,其中5月份日均产量为311.65万吨,显著高于第一季度的生产水平。
“大家要更加重视结构性、源头性、减污降碳协同的措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指出,在产业链结构减排方面,钢铁企业要切实落实国家的钢焦融合、钢化联产政策;在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方面,企业要优先通过长流程改为短流程工艺、燃煤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提高绿电使用比例、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精脱硫等方式进行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今年以来,钢材市场供需错配使钢材库存处于高位。据中钢协统计,6月下旬,重点会员企业钢材库存为1695万吨,比今年初增长50%,同比增长23.1%;中钢协监测的21个城市五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1252万吨,比今年初上升58.9%,同比上升9.3%。
何文波表示,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发力,机械、汽车、造船等行业延续回升趋势,但房地产、家电、集装箱等行业恢复仍有不确定性,需求改善或不及预期。叠加铁矿石、焦煤、焦炭等生产成本高位运行,环保管控加严,融资成本上升,钢铁行业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受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上半年钢铁企业效益出现大幅下降。
同时,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也在积极推进。截至2022年6月底,已有26家企业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并在钢协网站公示,20家企业完成部分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公示,另有50余家企业正在进行材料审核及现场复核工作。
“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也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关键所在,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是应该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何文波强调,“如果按照年化水平计,日产274万吨就是年产10亿吨的水平,日产301万吨就是年产11亿吨的水平,在当前的需求条件下,日产311万吨的水平显然过高了,很大一部分都成了库存。”
首钢集团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朱国森认为,对钢铁行业而言,第三季度可能是今年最困难的时期,钢铁企业短期内应当放弃对市场的幻想,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面对当前形势,将做好过“苦日子、难日子、紧日子”的准备,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技术领先成为核心竞争力。
目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在贷款、企业发行债券等融资方面有一系列支持举措。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项目也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方向。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随着需求端的恢复和钢企限产的推进,钢铁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原料端铁矿石受到钢厂减产的影响供需结构弱化,预计持续向钢铁行业让利,预计三季度开始钢铁行业利润有所恢复。
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分析,目前钢铁市场价格已经跌至2020年12月份以来新低,当前市场在季节性和国外加息周期影响下,市场信心受挫,短期市场仍将弱势运行。但随着稳增长效应加快显现,季节性影响逐步转弱,预计下半年国内钢材市场将呈现底部震荡回升的局面。
今年以来,国家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专项债提前下达使用,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同步加力,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国内经济有望在下半年逐渐转暖,带动下游需求特别是基建、汽车、家电、工程机械等用钢需求逐步恢复。
需求偏弱、库存上升也带来钢材价格的下降。据中钢协监测,上半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33.92点,同比下降2.85%。从分月情况看,钢材价格5月、6月持续下降。截至6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22.52点,环比下降10.67点,降幅为8.01%;同比下降20.96点,降幅为14.61%。
上一篇:特尔尼翁钢铁(TX.US)Q2营收同比增长13% 净利润同比
下一篇:工信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销售“地条钢”